鷓鴣的飼養管理方法
發布時間:2022-02-17 08:48 標簽:
鷓鴣也叫做中國鷓鴣、越雉、懷南,是一種肉質鮮美的珍禽,而且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、食療功效和經濟價值,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養殖項目,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鷓鴣的飼養管理方法。
一、育雛方式和籠舍
育雛方式有籠養和平養;\育可用普通養雞籠,四周和籠頂用規格為1x1厘米的鐵絲網,籠底用0.5 x 0.5厘米的鐵絲網。平育可選擇背風向陽的房屋作育雛舍,最好是水泥地面,可防鼠、保暖,便于清掃、消毒,但要使用鋸末屑、稻殼做墊料。
二、育雛準備
場地、籠舍、料槽和水槽等要清洗、消毒。備好配合飼料和添加劑,以及必須的藥品。進雛前3-6小時,籠舍要進行預溫。
三、溫度
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首要條件。即使在夏季育雛,晝夜溫差較大,仍然需要加溫。育雛溫度第1星期為37.5-36℃,以后每星期下降1℃左右,保溫時間為30-45天。育雛溫度過高,雛鴣遠離熱源,張口喘氣,飲水增加。育雛溫度過低,在熱源下堆積,食欲下降,飲水減少,因堆積易引起壓死、壓傷。
四、濕度
雛鴣喜干、怕濕。1周齡內,育雛舍中的相對濕度以65%為宜,從第2星期起保持在55%-60%。保干防潮的主要措施是定時清除積糞。
五、密度
飼養密度過大不僅影響雛鴣生長,且易導致啄癖。10日齡內的雛鴣為40-50只l平方米,10日齡至4周齡為30只/平方米,5-8周齡為20-25只/平方米。
六、通風
在做好保溫的條件下,力求室內空氣清新,適當打開育雛室門窗或啟用機械通風,排出污濁空氣。在通風換氣時要注意防止冷風直接吹到雛鴣,以防著涼發病。室內空氣是否潔凈,以人進入舍內不悶氣、無刺激眼鼻的感覺為準。
七、光照
光照時間和強度對雛鴿的采食、飲水和生長都有很大的影響。1周齡內進行21-23小時光照,強度為15-20勒克斯。從第8天起每天減少1小時光照,直至10小時,光照強度為10勒克斯。第3星期末可以停止人工光照,采取自然光照。肉用鴣為獲得理想的生長速度,在1周齡后可采用20小時光照制,光照強度為5勒克斯。
八、飲水
鷓鴣出殼后12-24小時供水,預先準備好煮沸后冷卻的飲水,飲水溫度應與室溫接近。鷓鴣如超過36小時喂水會影響健康,甚至引起死亡。若鷓鴣不會飲水時,可人工誘導,即捉1只健雛將喙浸人水槽中,使其他雛鴣效仿,也可在水槽中加人一些色彩鮮艷的石子,以誘導雛鴣啄食、飲水。1-3天飲水中加入0.02%土霉素,水槽的邊緣高度和水位寬度以便于雛鴣能飲到水為宜,要防止雛鴣踏進水槽,以防羽毛潮濕或溺死。
九、飼喂
雛鴣飲水后就可開食,可選用全價碎屑料,即用打碎的顆粒料或全價粉料。用單料開食不利于雛鴣的生長,也會帶來因換料而增加的困難。初生雛鴣的兩肢較軟弱,需在籠底墊上干凈的草紙,使雛鴣能順利站立和行走,以防雙肢叉開受傷及臍帶炎發生,3-7天后更換墊紙,以保持籠內清潔。飼喂時將飼料直接撒在草紙上,可采用自由采食不斷料,但不可將1天的飼料1次倒入,應采用多次給料法。3天后改用食槽,水、食槽分開放置,相距不超過1米。
十、斷喙
鷓鴣同雞一樣要進行斷喙。在飼養過程中會發生啄羽、啄眼、啄肛等惡癖,采用斷喙是減少這些惡癖的最好措施。在1周齡左右斷喙時要特別注意,不要將鴣嘴斷裂,更不要斷掉舌頭。斷喙時用專用的斷喙器或手指鉗、剪刀,切除喙端至鼻孔的1/3處部位。切除時,應使鴣頭略朝上,上喙比下喙多切除一點。6周齡時再重復1次。斷喙前后1-3天在飼料中增加適量維生素,可減少應激反應。斷喙后應加滿飼料和飲水,以免斷喙切面因觸及槽底而受損和影響采食。
十一、調教和誘導
鷓鴣膽小易驚,應激性高,遇到異常聲音或異物,或在外界不適環境因素的作用下(如溫度過高、強光刺等),易發生應激反應,導致生產力下降,甚至死亡。因此,從雛鴣出殼后30小時內(該時期內雛鴣接受應激刺激因素的能力較強),對其進行各種應激因素(聲、光、色、物等)的刺激訓練,以培養其適應能力。在以后的飼養管理中注意避免或消除各種應激因素,保持場內安靜,以免造成經濟損失。
十二、衛生與防疫
搞好衛生,堅持每天清理糞便,清洗水、食槽。出殼當天飲水加0.02%土霉素,以防胃腸感染。15-20日齡雛鴣用新城疫II系弱毒苗1:10稀釋后滴鼻,每只2滴;45-50日齡時再用新城疫II系弱毒苗做第2次滴鼻;90--100日齡用新城疫I系弱毒苗做1:2000稀釋進行肌注,每只0.5毫升。
通過以上的介紹,我們現在知道了鷓鴣的飼養管理方法,鷓鴣肉鮮味美,營養豐富,是一種高蛋白、低膽固醇的優質野味肉食品,目前飼養的鷓鴣是由美國馴化培育成的美國紅腿鷓鴣。
棗子通常在秋季9月中旬進入成熟期,這個時候的棗子果皮開始發紅,味道變得脆甜多汁。
窮人適合擺地攤、開豆腐坊、回收廢品、開便利店等生意,這些生意都具有豐厚的收入。
現在種北美鵝掌楸、大紅李、金雜垂柳J9501、白皮松、速生法桐、皂莢、銀杏、元寶楓、絲棉木、雄株毛白楊等樹前景好。
兔在臨床醫學研究中主要應用于癌癥、外科器官移植、高血血、老年病、艾滋病、糖尿病、肝炎、肥胖癥等領域,除此之外,還應用于制藥、化工、農牧科學等方面。
要預防非洲豬瘟,應做到加強消毒滅源、嚴格引進種豬、禁止泔水喂養、強化流通監管、科學做好免疫程序、培育健康豬群等七個預防措施。